在研讨大残杀的规划及其罹难者人数的时分,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缺少满足的核算材料。在残杀现场上,被残杀同胞是受害者,即便有人幸运存活下来,也因恐惧地挣扎在逝世线上,而无法说清较为精确的数字;日本侵略军是血腥残杀的履行者,他们当然不肯也不会给前史留下什么牢靠的凭证。如将当年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断定的各起集体残杀的人数相加,也仅仅整个南京大残杀中残杀规划较大的那一部分的总和,但面广量大的涣散、零星残杀中,罹难者的人数则很难求证。
后来,人们逐步将目光移向尸身的埋葬和处理上,而且获得了必定的效果。因为人死了,总有尸身;有尸身,就需求埋葬和处理。而在埋葬和处理尸身的进程中,又必定要触及到人力、时刻、经费、东西等多方面的要素,这就会自然地构成一批档案和口碑材料。迄今为止,学术界在对罹难同胞尸身埋葬与处理的研讨中,一向延用着红卍字会南京分会、崇善堂、红十字会、同善堂四家慈悲安排,上新河、城南、回民三支市民埋葬队,榜首、下关二伪区政府收尸的架构与形式。现在,因为许多新鲜档案材料的发现与中日两边口述材料的出现,现已大大丰厚了对埋尸核算的层面,然后改动与完善了研讨尸身埋葬与处理的架构。在慈悲安排中,新发现了红卍字会八卦洲分会、代葬局、顺安善堂、明德慈悲堂四家;市民埋葬队中,发现了北家边乡民埋葬队;伪区政府中发现了第二、第三两区。此外,还涌现出许多日军部队直接处理尸身的榜首手材料。
从大的方面来说,对尸身的埋葬和处理,有慈悲集体、市民集体、伪政权与日军部队这四条途径。榜首条途径:慈悲安排共收埋尸身19.8万具
(1)世界卍红字会南京分会收埋尸身43123具
世界卍红字会总会1922年建立于北京,最早的领导人是前清道台杜秉寅,后为徐世光、熊希龄、王正廷等人。它是一个由仕绅阶级领导的慈悲救助安排。全国各省市共设分会、支会300余个,互为平行联系,均直属总会领导。有的城市,一同有两个以上分会,在向政府挂号时,也各自独立门户。南京及其近郊即有南京分会、南京下关分会、八卦洲分会三家。南京分会建立于1923年,会址设在小火瓦巷24号,会长由陶锡三担任。该会设董事长1人,副董事长2人,常务董事5-6人,均由会员大会推举,下设总务、储计、防灾、救助、慈业、外交等六股。首要作业为“施药、施医、埋葬、救助”。南京分会在南京沦亡前,即已展开救助收留作业,扩大了救助队,差遣救助人员分赴车站、码头接护收留,两月余共收留从沪、锡、常逃来的难民15.5万余名;南京沦亡后,建立暂时就事处于安全区内的宁海路2号,欧阳都麟任救助队长,专办救助事务,设难民收留所10处、粥厂2处,发出衣、米、杂粮等物。
南京分会在难民区建立了埋葬组,自1937年12月22日起,开端从事收埋尸身作业。凡参与该会收埋尸身者,皆着深蓝色褂或背心,其前胸后背都印有白底红卍字;后来埋尸队员多了,来不及制作衣服,便以袖章为记。埋葬队作业时,执红卍字旗号为标识,以确保埋葬作业的顺利进行。
因为红卍字会的埋尸活动,能够协助日伪当局拾掇市容、打扫卫生,然后也使得日军大残杀的罪证不再持续揭露露出于贩子,因而得到了日军的赞同和同意。该会于1945年呈报之《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慈悲作业陈说书》中称:
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沦亡今后,城表里被敌日残戮之军民,遗尸遍地,臭气熏天,既碍卫生,又违人道,得敌日之商许,及沪会协助,扩大埋葬组,增派员达六百名,分配城郊遍地,逐日从事埋葬。惟原存棺木千具已罄,改用芦席包裹,洒以石灰、漂粉消毒,分区丛葬,算计公墓七十丘,埋葬尸身四万三千一百二十一具,历四阅月之久作业完竣,斯为世界红字会有史以来埋葬作业之最大记载。(世界卍红字会南京分会《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四年慈悲作业陈说书》,1945年,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24—1—34512)
该陈说书中所称共埋葬尸身43121具,对照战后呈送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核算表,稍有收支。其核算表相加有误,经核正后,自1937年12月22日至1938年10月30日的10个月中,共在城内收埋尸身1793具,其间男尸1759具,女尸8具,孩尸26具;在城表里收埋尸身葬于郊外者41330具,其间男尸41235具,女尸75具,孩尸20具;总计收埋尸身43123具(表中误加为43071具)。(孙宅巍主编《南京大残杀》,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394—397页)《陈说书》中的埋尸43121具,与核算表中埋尸43071具,及校正后的43123具,虽有所收支,但百位数后的数字,关于研讨红卍字会收埋尸身的作业及南京大残杀的规划来说,并不重要。
(2)世界红卍字会八卦洲分会收尸1559具
最近初次从档案材料中,发现了世界红卍字会八卦洲分会(又称八卦洲支会)曾在南京大残杀期间收埋尸身的记载。
按世界红卍字会的安排体系,各分、支会均独立存在,在国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核算表中,各分会亦别离填表列项。
世界红卍字会八卦洲分会,正式建立于1941年3月3日,会长刘蓝田,职责副会长赵静仁,副会长董嘉珊,会址设于燕子矶八卦洲乡乡路街商场内,以施药、施棺、办学为终年慈务,每年冬暂时施放馍馍、大米、玉秫秫及法币等物,办有八卦洲榜首、第二小学。该会准备时期较长,在未正式建立前,实践早已打出红卍字会八卦洲分会的旗号。早在1937年南京沦亡前,南京城内建立安全区、红卍字会南京分会建立救助队时,遂由柯秀山(1941年病故)、易都权准备现款、米麦,建议安排红卍字会八卦洲分会,邀请董嘉珊(1942年病故)、赵静仁、殷半农、张熙平、刘歧峰、朱捷三等人,建立收留所、赈济队、运送队、埋葬队,曾于城陷前夕,安排船舶,经七日夜,运送撤守官兵3.7万余人过江至江北,并收留、医治、资遣伤兵23人,埋葬沿江尸身1500余具,建立粥厂10余处。旋由刘蓝田赴红卍字会东南主会请训,置地址18亩土地,由老祖在东南主院坛指定地址并开工日期,兴工制作,历2年始告完结。
在该会的档案材料中,关于埋葬尸身一项,有两种不同的记载。
榜首件,1945年12月20日,由会长刘良修(即刘蓝田)、职责副会长赵静仁等向中华总会呈报南京沦亡前后,护卫官兵渡江现象的信件中,提及:“沿洲江岸,被敌舰机枪射死者一百八十四名,沿江两岸浮尸一千二百十八具,在江中打捞者一百五十七具,别离埋葬。”(世界红卍字会八卦洲分会致中华总会函,1945年12月20日,我国第二前史档案收藏,档案号二五七—368)上述埋葬尸身数字总计为1559具。
第二件,1941-1942年间,红卍字会八卦洲支会填写的一份慈悲安排查询表,内有“在前救助之时,埋葬江边浮尸一万余俱(具)”之记载。(《世界红卍字会各地分支会会务概略查询表》,1941-1942年间,我国第二前史档案收藏,档案号二五七—242)
上述两种说法,埋尸数字悬殊颇大。或许系填写时的笔误;也或许两种数字均为有用,各有特定解说。现为保险起见,在没有新的材料揭开这一谜底之前,计入南京市慈悲安排埋尸总数时,暂保存地按1559具核算。
(3)南京市崇善堂收尸112266具
该堂为私立慈悲集体,前身为恤嫠局,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由金襄等人在南京劝募建立,清同治四年(1865年)改称崇善堂。1929年5月,向南京市政府社会局处理注册手续,收取了执照。据其申报,该堂“系当地私家一同建立,处理悉数社会慈悲作业”,共有堂产4处,约5000余亩,房产19处,堂址设城南金沙井32号。
南京沦亡前夕,崇善堂迁入难民区,开端从事设诊送药、施米冬赈等救助难民作业。不久,因为大批南京同胞惨遭日军残杀,尸横遍野,便安排了“崇字埋葬队”。堂长周一渔兼任埋葬队队长,下设4个分队,每队设主任一名,供膳食,无薪给;队员1名,日给米8合;役10名,每人日给米6合。崇字埋葬队持有特别通行证,队员着特制背心,前后均印有白底黑字“崇善堂”字样。该队活动地域以中华门、新街口、鼓楼、挹江门以东为主,南至中华门外花神庙、通济门外高桥门,北至挹江门城墙根,东至中山门外马群,有时也活动至水西门外上新河一带。
崇字埋葬队的作业时刻,自1937年12月26日至1938年5月1日,共历时4个多月。据其战后呈送给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核算表,自1937年12月下旬至1938年4月上旬,共于城区收埋尸身7548具,其间男尸6741具,女尸522具,孩尸285具;自4月7日起,开端转往乡区作业,至5月1日,共收埋尸身104718具,其间男尸102621具,女尸1569具,孩尸528具;总计收埋尸身11266具。(《南京市崇善堂埋葬队作业一览表》,我国第二前史档案收藏,档案号五九三—37)
关于崇善堂收埋尸身的核算表,现于我国第二前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和南京市博物馆保存着三种不同的版别,其收尸时刻、地址、数字底子相同,但稍有差异。二档版收尸总数为112266具,其间男尸总数为109362具;而市档版与市博版收尸总数为112267具,其间男尸总数为109363具。因战后远东世界军事法庭与我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断定均根据了二档版之收尸112266具之说,故本文也选用此说。
上述埋葬队作业一览表尚附有城区、乡区两个附件,阐明晰埋葬的安排,与红字会埋葬队的分工,以及埋葬进程中所见尸身惨状。从行文口气来看,多有“伪宪兵”、“敌人”、“日寇”等用语,当供认此项文件属战后构成,即为埋葬作业的后期材料。正因为如此,日本田中正明等人,为了否定南京大残杀的存在,特别把进犯的锋芒会集于崇善堂的埋葬尸身活动上。出版商阿罗健一诬指:“在攻陷南京前后,任何当地都没有崇善堂进行埋葬活动的痕迹”;崇善堂供给的埋尸材料“纯属捏造”。田中正明还提出:崇善堂收尸到4月今后“开端急剧添加”,违反了“一般应是初期多,越到后来越少”的规则。
崇善堂的埋尸活动,不像红字会那样,有许多进程性的前期核算材料,来支撑它的埋尸总数,这是件令人遗憾的作业;一同,这也是史学界需求尽力发掘材料,以求处理的问题。可是,即从现在现已把握的一些崇善堂前期材料来看,也足以证明它是确的的确地进行了收埋尸身的作业。
(4)我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收尸22691具
该会全称为“我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我国红十字会草创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与万国红十字会订立同盟;1934年9月于上海举行榜初次全国代表大会,该安排设总会与分会。总会设上海,以内政部为主管官署;分会隶属于总会,以地址当地行政官署为主管官署。南京原有两处分会,一于1912年设于下关,一于1927年设于城内。后因一地不能有两个分会,下关分会遂于1937年秋改称为“我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就事处”,城内分会于南京沦亡前迁往重庆。南京沦亡后,下关之分会就事处以“我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的名义,从事施粥、埋葬、施材、施医送药等项慈悲救助作业。该会共有职工80余人,由施医送药所所长郭子章任理事,责任小校园长陆伯衡任干事。
该会的收埋尸身作业,开端于1937年12月24日,分两队进行。据如今无缺保存的该会埋尸核算表原始材料记载:在1938年1月5日从前,埋葬一队已在平和门外联合村夫,共埋军民尸身5704具;埋葬二队已在下关一带埋葬军民尸身3245具。两队算计收埋尸身8949具。后因得到日军正式答应,遂自1月6日起,有了按日、按月并载明发现地址的精确记载。其收埋尸身的地域,以下关为主,有时也展延到外围区域,东至迈皋桥,西至水西门,南至鼓楼、新街口一带。埋葬一队的按日记载,自1938年1月6日起,至5月31日毕,算计埋尸7007具;埋葬二队的按日记载,自1938年1月6日起,至3月31日毕,算计埋尸6735具。两队总计收埋军民尸身22691具。(《我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埋葬队埋尸核算表》(共10件),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02—2—1024)
我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的埋尸核算表共10件,成于其时,其月报表均为当月最终一日填写,非过后回忆。各核算表精确,一丝不苟。一、二两队自1938年1月6日至3月31日,均逐日填写,一天不漏。4月今后,二队已中止收尸,专事清洁作业;一队亦方数日归并填写,或隔日填写。
该会在1938年7月14日的一份作业陈说中写道:
本分会埋葬队自二十六年(按指1937年)十二月间起,即在下关沿江及平和门外邻近一带,从事埋葬作业。综计在此六阅月内,共埋葬军民尸身二万二千三百七十一具。此项尸身大都系掘土埋葬。用棺木者只需数百具。现仍在下关沿江一带,抓取上游飘[漂]来浮尸,随时加以埋葬。此项埋葬役,系由本会所收留难民充当,仅供食宿,不付工金。(《我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关于难民救助作业概略》,1938年7月14日,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02—2—1024)
鉴于红十字会的埋尸记载,全系原始的前期材料,故可信度高,向无争议与疑问。
(5)南京同善堂收埋军民尸身7000余具
该堂建立于光绪二年(1876年),由缎业同仁集资组成。堂址设于中华门外雨花路,担任人黄月轩,以埋葬、施药、施材为首要活动内容。南京沦亡前专收死殇婴孩,为之匣殓埋葬,有房产50余间,专为停棺之用。
南京沦亡后,同善堂为埋葬被日军残杀同胞之尸身,专门安排了埋葬组,组长刘德才,副组长戈长根,在城南一带从事埋葬罹难军民尸身作业。该堂至战后还无缺保存着刘德才当年收埋尸身时运用的白粗布臂章。臂章上印有夺意图红十字符号,加盖了“南京雨花台同善堂图记”长戳,并写有“南京市同善堂埋葬组组长刘德才”字样。该堂共埋葬军民尸身7000余具。
1947年1月,该堂埋葬组长刘德才曾在审判战犯谷寿夫的军事法庭上出庭作证。他说:
我同戈长根两人所经手埋葬的尸首就有七千多了。区公所后边所埋的二千多人都是老大众,东干长巷二千多是有武士有老大众,兵工厂300多,水台200多,还有多少衣服脱光了关在制作局的楼上用火烧死的。杨巷两个地洞内的人是被日自己用木头和草将洞口堵死在内边烧死了的,还有个书院内也烧死了几十个人。(《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关于埋葬尸身的查询笔录》,1947年1月25日,中心档案馆等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材料选编》第12册《南京大残杀》,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706页)
同善堂收尸,既有埋尸组正副组长刘德才、戈长根作证,又有当年印有戳记的臂章为凭,且其埋尸地址,正好是被审判战犯谷寿夫所率部队驻守之地,是为社会重视焦点,需承受许多当地居民之指证。因而该堂所报埋尸数字,应为可信。
(6)南京代葬局收尸1万余具
南京代葬局建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当地士绅兴办,首要慈悲事务为施材、代葬、埋葬、停柩等。1935年时掌管人为刘友伯;1936年从头立案,掌管人艾善,有产业9100元。局址设保泰街十庙口。南京沦亡后,该局曾自行收埋被惨杀军民尸身,后随其埋葬队长夏元芝供职于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救助科及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卫生处(局),其埋葬队亦受雇于伪政权相关安排,持续从事埋葬作业。夏元芝,约于1890年出生于南京,抗战前为南京市代葬局董事,南京沦亡后,初任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救助组组长、救助科查放主任,下一任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及伪南京市政府卫生处(局)榜首科查询主任,兼埋葬队队长,1939年5月曾受伪督办南京市政高冠吾之命,前往灵谷寺东之无主孤魂墓致祭三千被残杀军民,1940年(亦说1941年)卸伪职,改当律师,抗战成功后曾以奸细嫌疑被羁押,旋因有埋葬罹难军民之功而未以奸细论处。
1946年10月,夏元芝因奸细嫌疑被羁押时,于辩解状中提及,自己曾率代葬局职工,收埋被惨杀军民尸身万余具,他写道:
迨首都沦亡后,本市军民为敌军惨杀者为数甚众,因之尸身遍地,伤心惨目。被告惄焉忧之,遂即派员带领代葬局整体埋葬役,整天收埋被惨杀之军民尸身约万余具。(夏元芝辩解状,1946年10月7日,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27—1—825)
这是档案材料中,迄今所能查得的仅有一份,能够完好证明南京代葬局在南京大残杀期间,收埋了1万余具尸身的材料,即既标明晰收埋尸身的单位是代葬局,又说清了收埋尸身的数字达1万余具。这一说法,还得到其他一些零星材料的支撑。
夏元芝被羁押期间,曾于1946年8月1日承受首都高等法院检查办庭讯,其庭讯记载中载有:
问:在你手里埋了许多死人?
答:埋了一万多人。
(首都高等法院检查办庭讯笔录,1946年8月1日,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27—1—825)
夏元芝还在8月5日的一份辩解状中,为自己没有在收尸进程中搜取尸身资产进行辩解,其内容也触及埋尸1万余具的数字。他写道:“七、谓民人埋葬尸身万余具,曾搜取尸身资产一节。按民人系埋葬队长,并非实地作业之人,仅负监督之责,而其时埋葬之役殷昌和、董广福等十人,均仍在本市保泰街代葬局(慈悲机关)服务,随时均可到庭质询。”(夏元芝辩解状,1946年8月5日,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27—1—825)此处关于夏是否搜取尸身资产的置疑与辩解,已无实践含义;其文字适可证明,由夏带领的员的确收埋了万余具尸身,并这些员至1946年8月,仍在代葬局作业。对此,还有一份首都高等法院讯问伕役殷昌和、董广福的笔录可资证明。
问:殷昌和年、住、作业?
答:五十七岁,山东人,住保泰街,在代葬局十几年了。
问:你们在事故时埋死尸许多,尸身衣服、首饰搜得许多么?
答:没有搜过首饰,收的尸首都是苦家,都是没有衣服首饰的。
问:董广福年、住、作业?
答:四十四岁,山东人,住保泰街,在代葬局干事。
问:你在代葬局有多少年?
答:有十几年。
问:在事故时,你们埋的尸首许多,尸身的首饰也许多吗?又搜出来的首饰是交给谁呢?
答:尸身上没有首饰,死尸都是很穷的人家。
问:你们在沦亡时埋死尸是否受夏元芝来指挥你们吗?
答:是的。
(首都高等法院讯问代葬局埋葬队伕役殷昌和、董广福笔录,1946年10月19日,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27—1—825)
这份讯问笔录,能够阐明以下几个问题:榜首,殷、董二人均供认一向在代葬局作业,而且已作业了“十几年”。按时刻核算,1937年时,无疑也是在代葬局作业,即那时所埋尸身,应为代葬局所为。第二,殷、董在答复中,并未说自己的作业单位有过改动,而如今又确可从伪政权的埋尸队中查到他们的名字。这阐明,夏元芝将代葬局职工拉过去收埋尸身时,既是为伪政权的救助、卫生安排作业,一同仍未改动原有慈悲安排职工的身份。第三,夏元芝后来虽去伪政权中任职,但他仍领导着代葬局的一批职工,在“指挥”他们作业。因而,夏元芝带领员所收埋的1万余具尸身,似既可记在代葬局项下,又可记在伪政权项下,但在核算全市埋尸总数时,只能取其间之一项。代葬局作为一家慈悲安排,曾活泼活泼于南京大残杀埋尸作业中,应是没有疑问的。
(7)顺安善堂收尸约1500具
顺安善堂于清同治年间由绅民筹办,堂址设燕子矶区燕子矶镇,民国以来,先后由缪鲁南、萧石楼掌管,慈业内容有送诊、施药、施材、施茶、冬赈等。最新发现的由周其芳、区长萧石楼二人对该堂状况所作的查询挂号表,中有:“迨至南京事故后,关于埋葬沿江野岸遗尸显露,人工费用,约去陆佰元。施材一项,以本年核算,约有柒佰贰拾元。”(顺安善堂查询挂号表,1940年12月17日,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02—2—1027)从上述挂号内容来看,顺安善堂在南京大残杀期间参与了埋葬尸身作业,是必定的,因花去了600元雇工埋尸。问题在于,终究收埋了多少具尸身,却无记载。要把这600元雇工费,换算成收埋尸身数,并无承认的换算方法。依照其时在南京城表里收尸的费用、付出方法,一是计件工资,收一具尸身交给0.4元,如水西门外湖南木材商人盛世征、昌开运之雇工收尸;二是计时工资,作业一天交给0.4元,如世界委员会赞助红字会之雇工收尸。若按计件工资核算,600元应收埋1500具尸身;若按计时工资核算,一般说来,均匀每个工应不止只收埋1具尸身,特别像顺安善堂这样的小慈悲安排,非在尸身许多堆积时期,不会花钱雇工专门从事这项作业。如此剖析,按计时工资核算,所收埋的尸身应大大多于按计件工资收埋数。为求保险起见,按保存的方法核算,顺安善堂花费600元雇工埋尸,其最低的收尸数字应为1500具。
(8)明德慈悲堂收尸700余具
明德慈悲堂于清同治初年(1862年)始设于长沙,民国15年设分堂于南京,1932年起以南京堂为总堂,堂址洪武路洪武新村,堂长陈家伟,首要慈业为施药、送诊、施材、埋葬、散米、施医、设校园工厂等。最近发现的两份档案材料能够证明,该堂在南京大残杀期间,曾雇工埋葬尸身达700余具。堂长陈家伟于1940年12月26日致函伪社会局暨伪南京市长,陈说慈务状况,内称:
事故后,家伟由难民区回堂,力谋拾掇,竭志康复。是时房子损坏,器物丢失,人力、财力均感困难,借钱、借米,牵强支撑。一面招聘子十余人,埋葬尸首,一面修补房子,筹办布衣小学、布衣医院、布衣工厂、布衣图书馆,以期聊尽棉薄。(陈家伟呈伪社会局暨伪南京市长呈文,1940年12月26日,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02—2—1027)
此件呈文中,已阐明该堂曾雇工10余人收尸,但终究收埋了多少具尸身?呈文中并未阐明。不过,在同一天,堂长陈家伟填写的表格中,清楚写明,“廿七年春,埋葬七百余具”。(《救助疾病殇亡场所查询表》,1940年12月26日,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02—2—1027)在南京大残杀期间,收埋700具尸身,数量并不算多,与红字会、崇善堂、红十字会等单位比较,简直能够忽略不计。但明德慈悲堂,却因收埋此700具尸身之数,而成为参与埋尸的又一个新发现的慈悲安排。它参与的含义比收埋数量的含义更大。
综上所述,在南京大残杀期间,共有8家慈悲安排参与收埋罹难同胞尸身作业,计收埋尸身19.8万余具。以往论著、材料会集,只提到世界红卍字会南分会、崇善堂、我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和同善堂4家,算计埋尸18.5万余具;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档案材料,又添加了世界红卍字会八卦洲分会、代葬局、顺安善堂和明德慈悲堂4家,计添加收埋尸身数1.3万余具。4家新的埋尸慈悲安排的发现,其含义决不只仅是埋尸数量的添加,首要在于进一步向人们提醒了,当年为收埋尸身所发动的各方面社会力气之多,然后为侵华日军南京大残杀暴行供给了愈加充沛、有力的根据。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中华门第二条途径:市民集体共收埋尸身4.2万余具活泼在南京城乡的埋葬队,除由各慈悲安排安排者外,尚有由市民集体自发安排起来的暂时埋葬队,其间较大者有城西、城南、回民与北家边4支。
城西市民埋葬队,由旅居上新河之湖南木商盛世征、昌开运二人为首安排。盛世征,男,47岁,原籍湖南;昌开运,男,53岁,原籍湖南。他们从家园湖南来到南京西郊上新河从事木材生意,现已历有年所,因家务、产业尽在,为产业计,在南京沦亡前后,没有脱离。在日军的屠刀下,上新河一带,“尸横遍野,人血染地,惨痛万状”。盛、昌等从尸丛中躲出,安排埋葬队,共埋尸28730具。尔后,已居住在钓鱼台91号的盛世征、昌开运等人,于1946年1月9日,“为日寇摧残我国军民二万八千七百三十人于上新河邻近,被俘毙命由”,呈文南京市抗战丢失查询委员会,内称:
民等被拉扛掳物,心惊胆跳,不幸死者抛尸显露,民等不忍,助款雇工收尸埋葬。每具尸身以法币四角,共费法币一万余元,此系安慰死者瞭[聊]表诚心。(盛世征等关于助款雇工埋葬尸身致南京市抗战丢失查询委员会呈文,1946年1月9日,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24—1—35126)
现实非常清楚,盛、昌二人,因为出钱雇工收尸,关于所费金额、所埋尸身数字,当然有精确的了解。红卍字会虽也在上新河区域屡次收埋尸身,但其经费来自征集、世界委员会赞助和向伪政权请求补助,而盛、昌二人之收尸费用则悉数由个人付出,二者爱憎分明,不或许相互混杂。战后盛、昌二人与红字会,一同向当局呈递了关于收埋尸身的陈说,如乃为一体,则盛、昌二人之举,不只会遭红卍字会之谴责,且亦将为当局驳回无疑。值得重视的是,前述慈悲安排收埋尸身活动中,触及水西门外上新河一带者,共有崇善堂二队于1938年4月9日至22日收埋之18788具尸身,红卍字会南京分会从1月1日至5月18日间共17次埋葬之9461具尸身,总计为28249具尸身。这一数字,奇迹般地与盛、昌二人掌管埋葬之28730具尸身类似。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是同一件收埋活动?从各自的安排体系、前史背景、收尸计数等状况来看,不或许建立。现在没有任何材料能够证明盛、昌二人参与了红卍字会或崇善堂的收尸活动,更不能幻想,盛、昌二人在同一时刻,既是崇字埋葬队的成员,又是红卍字会埋葬队的成员。
城南市民埋葬队,由市民芮芳缘、张鸿儒、杨广才为首安排。芮芳缘,男,38岁,南京人,花匠,住高辇柏村14号;张鸿儒,男,36岁,南京人,农人,住雨花台32号;杨广才,男,35岁,南京人,商人,住雨花路102号。他们因见南门外尸横遍野,不忍目击,遂安排责任埋葬队,获得红卍字旗号与符号,自1938年1月7日起,至2月中下旬止,共作业40余日,埋尸7000余具。芮、张、杨三人于1945年12月8日具结,陈说了安排埋葬队及其活动的经过:
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日寇中岛部队入城后,民等由沙洲圩流亡回归,目击沿途尸横遍野,不忍目击,乃于初四日由芮芳缘至我国红卍字会接洽,拟处理埋葬作业。当由红字会担任人介绍至榜首区公所救助组领得红卍字旗号及符号等件,后即调集流亡归来之热心人士三十余人,安排责任埋葬队,于初六日开端埋葬作业。由南门外附廓至花神庙一带,经四十余日活泼作业,计埋葬难民尸身约五千余具,又在兵工厂内宿舍二楼、三楼上经埋葬国军兵士尸身约二千余具,别离埋葬雨花台山下及望江矶、花神庙等处,现有骨堆可证。一切难民尸身均系在各街巷及防空壕等处而来,名字固无从得悉。(市民芮芳缘、张鸿儒、杨广才关于责任埋葬被难军民尸身的结文,1945年12月8日,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24—1—35126)
该结文虽成于抗战成功后,但文中将“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竟称为“我国红卍字会”,这一称号上的过错,恰恰证明晰结文确由该城郊市民具结,无一点点由政府包揽、润饰的痕迹。具结者只记住“红卍字会”一名,弄不清前冠“世界”或“我国”之名义,这应在情理之中。芮芳缘等人于结文中曾提及运用红卍字会旗号、符号,而城南一带又是红卍字会埋尸的首要场所之一,当需澄清,芮芳缘等人收埋的7000余具军民尸身,与红卍字会的核算是否重复。芮氏等人的结文中称,他们的收尸作业系自阴历十二月初六日,即公历1938年1月7日开端,“经四十余日”完毕,姑以50日核算,应截止2月25日。而在红卍字会供给的埋尸明细表中,1月7日至2月25日期间,其首要埋尸地址系在下关与水西门外,触及到中华门外区域的,一共只需两起,计埋尸身537具。显着,这两支埋葬队是各自独立活动和计数的。退一步说,即便这两支埋葬队在收尸计数上产生了重复,扣除这537具的数字,关于红卍字会埋尸4.3万余具和芮芳缘等人埋尸7000余具之建立,均没有太大的影响。
回民埋葬队,安排于1938年2月前后,由鸡鹅巷清真寺的以玛目王寿仁等担任,首要成员有阿訇张子惠、沈德成、麻子和、沈锡恩等人,队址设在豆菜桥28号。回民埋葬队以收埋回民尸身为主,持有“南京回教公会埋葬队”和“南京市红卍字会埋葬队”双面旗号,以削减费事,首要在五台山、东瓜市、峨嵋岭一带埋葬。前后共活动3个多月,收埋尸身400具左右。
阿訇沈锡恩回忆说:
一九三八年阴历正月,许多回民受害者的亲属一同来请求我和马长发、王寿仁、戈长发、麻子和、张子惠,还有我父亲沈德成等几个回民阿訇出来收埋尸身,我去找其时维持会的担任人孙淑荣(回族)协助,并自己作了臂章作为身份证明,组成了回民埋葬队,开端收埋回民尸身……咱们一向作业了三个多月,天天都有人来找咱们去收尸,少时一天二三具,多时七八具,一般都是四五具,有时照顾不过来,就分红两个组。开端是埋一具挂号一次,今后无法再逐一挂号,收埋的总数不下四百具,而且都是鸡鹅巷清真寺周围被杀的回族人。(《沈锡恩证言》,“南京大残杀”史料修改委员会等编《侵华日军南京大残杀史料》,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76页)
关于回民埋葬队在恐惧、艰苦的状况下,坚持按回民风俗埋葬教胞的具体状况,杨为仁先生在细心查询、采访的基础上,写出专题陈说说:
难民区内设有清真寺,阿訇们沐浴、小净、礼拜(这是伊斯兰教每日的功课),都在豆菜桥二十八号牵强进行。而冲刷亡人的条件愈加困难。因为亡人都已露尸一、二月之久,不少已腐朽发臭,这就更需求冲刷洁净。根据其时的条件,阿訇们只能将亡人置于“讨破”(盛亡人的木制盒子)盒盖上露天冲刷。用水从坟场邻近的池塘中提取。亡人用的穿布(裹穿于亡人身上的白布),是从难民区集市上购买的白布被里子。老阿訇们和坟山工人在冬风吼叫的荒山中,胆战心惊地埋葬着被敌人杀戮的同胞尸身,心境非常悲恻!有时打坑发现坑内已有骸骨,其时出于无奈,只得将骸骨靠边推移,匀出穴道安葬新亡人。(杨为仁:《忆南京沦亡时的回教埋葬队——记侵华日军在大残杀中对回民的暴行片断》,南京市政协文史材料研讨委员会编《史料选辑》,代第4辑,1983年内部版)
回民埋葬队收埋的尸身数量尽管有限,但仅在五台山周围区域,即收埋回民尸身400具,可见其时全城各族同胞被残杀及收埋尸身的规划之大。
另一支活泼在东北市郊北家边的乡民埋葬队,以当年日军制作的北家边“万人坑”专一的幸存者严兆江为首。北家边坐落和平门外尧化门邻近的乌龙村。日军曾在谬误一次残杀了6000名军民,然后将尸身推入两个上千平方米的大水塘中。严兆江说:
最初,我和20多位同乡在塘里捞死尸埋,捞了半个多月,足足有6000多具尸身在这两口塘里。那时,咱们是等日军走后,乡民们自发安排起来的,带上木棍、布条做的简易用具,去塘里收尸。先收有头有身子的整尸,后收光有身子的无头尸,最终用网捞头、臂膀、腿的分尸。有一次,我用网捞,一会儿就捞上来7个人头。这些尸身全埋在乌龙山、黄毛山和“万人坑”邻近了。(梁其强:《北家边有冤魂六千》,载江苏省政协文史材料委员会等编《凄风苦雨——侵华日军暴行录》,1995年印,第127页)
北家边的乡民埋葬队,活动地域在南京城东北郊尧化门外、乌龙山一带,与红卍字会、红十字会、崇善堂等几个较大的埋葬队,在活动地域上并不穿插。因而,他们收埋尸身的数字,应计入市民自行收埋尸身的总数之中。
在现存的档案材料中,还有许多反映市民自行收埋尸身的事例。例如:市民胡春庭联合难民收埋了300余具同胞的尸身。他在一份结文中写道:“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按指1937年12月18日)亲见日本武士将我国武士及难民等约三百余名,调集在南通路之北麦地内,用机枪射杀,无一生还,将死尸扔掉麦地内。余联合有力难民,就地屈[掘]土埋葬。后有日自己挑土填垫海运[军]码头,致将所埋骸骨痕迹消除无余。”(市民胡春庭结文,1945年12月1日,我国第二前史档案收藏,档案号五九三—22)证人刘德才亲手将被日军烧死的难民近50人,埋葬于荒山。
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马吉牧师在一封信函中说:“还有一些尸身是由亲朋自行埋葬。例如城门以外约1英里处,咱们教会公墓的守墓人告诉我,在郊外被杀的2000至3000布衣,是由当地老大众自行埋葬的。”(章开沅编译《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残杀(1937—1938)》,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221页)战后在搜集日军残杀罪证的进程中,现据不彻底核算,共有名字、住址、作业等具体记载的市民自行收埋亲朋尸身事例,即有119例。其间,仅第十一区(即中华门外安德门区)之第36、37、38三保中,即有程玉书、吴启福、韩德有、姜寿贞、姜大平、姜大荣、尹荣源、周永兴、尹大章、尹徐氏、徐品贵、徐胡氏、周业氏、贺长发、尹广生、尹广江、吴马氏、赵桂启、郑富生、娄广宝、郑韩氏等21名被残杀者的尸身,系由亲朋自行零星收埋。由此可见,除了有安排、有记载的市民集体收埋活动之外,单个、零星的收埋,面广量大,其数字亦不行小视。
上述材料阐明,产生在乡村的残杀留下的尸身,因为农人们以村落为单位,相互照顾,不论死者有无亲人,其尸身一般都会被亲朋、街坊收埋;一同,乡村处处都是沟、塘、荒山,收埋尸身也比较便利,不似城市收埋,要动用运送东西,且要远程转移。乡村尸身的收埋,一般都是涣散、零星的,没有一致的记载与核算。南京四郊地域宽广,日军在谬误犯有许多残杀暴行,因而对这类没有经过核算,而实践许多存在的埋尸活动,应予以充沛的重视。
综计上述,即便不核算许多存在的市民单个、零星之收埋数字,市民集体自行收埋尸身,仍有城西盛世征等收埋28730具、城南芮芳缘等收埋7000余具、回民王寿仁等收埋400余具、北家边严兆江等收埋6000余具,算计4.2万余具。
1937年攻陷南京后,日本侵略者活埋俘虏第三条途径:伪证权共收埋尸身1.6万余具为卫生和市容计,南京区、市两级伪政权,也尽力安排伕役,收埋尸身。据现在可查得的材料,其所埋葬尸身共达1.6万余具。
在城郊各地遍陈尸身的状况下,南京市各伪区公所都授命安排职工埋葬尸身。惋惜这类档案,多为日军毁掉,或经战乱丢失,现在还查不到各区埋葬尸身的完好数字,而只需伪榜首区、第二区、第三区和下关区的部分作业陈说。
日伪控制时期的榜首区,坐落南京城东南部。在其向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的一份作业陈说中,称该区于1938年2月,“派员率带伕役埋葬路程尸身,以其削减疫疠”,“本月分埋葬尸身计一千二百三十三具”。(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榜首戋戋公所1938年2月份作业陈说,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02—19—11)
伪榜首区的埋尸数字,在时刻与地域上同前述芮芳缘等人的埋尸活动穿插。该区坐落城南,其埋尸时刻在1938年2月;而芮芳缘等人收埋尸身亦在城南中华门一带,时刻自1938年1月5日至2月中下旬,并曾至伪榜首区公所救助组“收取红卍字旗号及符号等件”。可是,因为凡列入各伪区公所收尸数字者,必由该区出头安排,而非由私家牵头承办手续、安排难民。芮氏等人既为自动请求、责任埋葬,当不属该作业之一部分。且芮氏等人于一二月间的40余日中一共埋尸7000余具,其展入2月的时刻约20天左右,如伪榜首区将芮氏埋尸数字列入2月份作业成绩,则加上2月20号今后的日子,其该月埋尸数当不至少至1200余具。
伪第二区坐落南京城西南部。在1938年1月28日该区的一份作业陈说中,写有“函请崇善堂埋葬本区境内遗尸9具”的内容;(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第二戋戋公所作业陈说,1938年1月28日,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02—19—12)在其1938年2月份的作业陈说中写有:“埋葬尸身:先后查得评事街等处,尚有遗尸十八具,露出未埋,即经随时备函,告诉崇善堂埋葬,以维人道,而重卫生。”(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第二戋戋公所1938年2月份作业陈说,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02—19—12)
伪第三区坐落南京城东北部。在该区1938年一、二月份的作业日报表中载有:
[2月11日]请崇善堂埋葬湖南路一二五号尸身。
[2月12日]请崇善堂埋葬大石桥小学对面沟池内尸身。
[2月14日]请崇善堂埋葬珠江路珍园浴堂内尸身。
[2月18日]呈请差人厅饬伕埋葬百子亭等处死尸三具、和平桥河内浮尸二具。
[2月20日]呈请差人厅饬伕埋葬南仓巷等处尸身。
[2月24日]呈请差人厅请埋杨将军巷等处尸身。
[2月26日]呈请差人厅埋葬杨将军巷等收留所防空壕内尸身。
[2月28日]一、呈差人厅请埋上乘庵尸身。二、呈差人厅请埋塘[糖]坊桥尸身。
该区二月份陈说写有:
五、关于其他事项
2.函请红卍字会埋葬尸身。
5.函请崇善堂埋葬湖南路一二五号内尸身。
7.函差人厅促令卫生科迅将成贤桥等处薄棺三具从事埋葬。
10.呈请差人厅饬伕埋葬百子亭等处死尸三具、和平桥河内浮尸二具。
11.呈请差人厅埋杨将军巷等处尸身。
13.呈请差人厅埋葬杨将军巷收留所防空壕内尸身。
15.呈差人厅请埋上乘庵尸身。
16.呈差人厅请埋塘坊桥尸身。
17.请崇善堂埋葬珠江路珍园浴堂内尸身。
下关区域,是日军进行南京大残杀中的重要屠场。该伪区公所区长刘连祥在向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呈报“各组长作业之前后经过现象”的陈说中,叙说了该区宣扬组长郑宝和、救助组长王科第和户籍组长毕正清得日军答应,先后带领伕役百余名,于1937年12月下半月,在下关、三汊河一带埋葬尸身3200余具的进程。该陈说称:自1937年12月15日起,郑宝和即与市民沈桂森、妙净和尚开端在下关一带埋葬被害军民尸身。16日,由日军官指定郑宝和、王科第、毕正清(当日未上班)三人为代表,将所率84名难民编队,“到碇泊场司令部,会晤南出先生,蒙司令准发给良民符号八十四张,即开端分班作业。计由中山码头沿江边打扫及将尸身埋葬。是日约埋三四十具。至下午五时,蒙南出先生发给米盐油菜等,即令别离回来居处。次日毕正清同来,而作业如前,至二十五日止。二十六日,因转移三汊河内及各防空屋内之尸身,尚有四百余具需要埋葬打扫,故是日未到下关。二十七日,仍率难民百余名,复蒙南出先生补发符号二十张。如此每天均到下关,细心尽力打扫作业……经手埋葬尸身约三千二百四十具。”(伪下关区长刘连祥呈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陈说,1938年1月30日,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02—19—15)
下关是日军集体残杀南京军民的首要区域,当然也是各支埋葬队收埋尸身的重要地址。因而,有必要讨论伪下关区的收埋活动与其几支首要埋葬队之间的联系。
红卍字会曾在下关沿江及三汊河一带,收埋了数以万计的尸身。可是,该会的前期收埋活动,首要会集于中华门、水西门外,其榜初次在下关区域收尸的时刻是2月12日,故不至与伪下关区12月份的收尸活动相重复。
崇善堂在1937年12月的埋葬作业,触及到下关、三汊河地域者,仅第二队于此收埋了392具尸身。此数字与三千之数悬殊颇大;且崇字埋葬队有自己的旗号、服式,与伪下关区埋葬队持日军司令官颁布的“良民符号”作业,截然不同。
红十字会的首要收埋地域即为下关区域。该会埋葬第二队的“按月核算”中称:“本队在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六日从前,已在下关一带埋葬军民尸身三千二百四十五具。”(《我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埋葬队第二队按月核算表》,1938年1-5月,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02—2—1024)其所述时刻、地址与伪下关区埋葬队大致邻近,而其收埋数字,则更与伪下关区埋葬队之3240具惊人类似。这两者之间,是否或许重复?细心研讨该二埋葬队的活动状况,即可发现,重复是不或许的:榜首,两个埋葬队处理3240具左右尸身的起迄时刻纷歧。红十字会二队起于12月24日,止于1月6日;伪下关区队则始于12月15日,迄期约在月底。第二,是否正式得日军答应纷歧。红十字会二队注明在埋葬该3245具尸身时,“没有得日军正式答应”,且因而这一数字“未列入核算表”;而伪下关区队则从12月16日起,即得日军碇泊场司令部的同意,先领“良民符号”84张,后又补领20张,并接纳日军官南出所发之米、盐、油、菜等。第三,埋尸数字仍有对立。若伪下关区队与红十字会埋葬二队的活动,竟为一体,则伪区长刘连祥在1月30日陈说“一月份作业之前后经过现象”时,亦应将1月30日从前的埋尸数字聚集进去。查红十字会二队自1月6日至30日,累计埋尸2138具。故刘陈说的1月前后埋尸数,应多达5378具(3240具+2138具),而不该仅仅3240具。
由此可见,伪下关区收埋尸身3240具,应独自建立。这是没有疑问的。
仅以上四区,埋尸数字已达4512具,能够必定,这仅是各区埋尸核算之“冰山一角”,因为核算非常零星。即便是有较多埋尸记载的榜首区、下关区,也仅别离核算了其1938年2月和1937年12月的埋尸数字。已然一个区在一个月中,能埋尸多达1000余具或3000余具,则其他各区、各月处在相同的日军暴行环境之中,亦必有适当数字。在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控制期间,南京市拥有城内一、二、三、四、下关五区;伪维新政府建立后,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控制期间,南京市拥有城内五区及郊外孝陵卫、上新河、燕子矶三区,短时期还辖有江宁县的七个城镇。如上述各区核算材料完好,其埋尸数字当大大高于现在已核算之4500余具。
1938年秋冬至1939年头,由伪南京市政公署督办高冠吾经办,在中山门外灵谷寺至马群一带,收埋遗骸3000余具。
高冠吾于1938年10月就任伪南京市政公署督办。此刻虽已距南京沦亡10个月之久,但其仍于城边草丛、山巅、水旁屡见被日军残杀之遗骸,遂共收埋26具。后又经乡民陈说,在中山门外灵谷寺至马群一带,有遗骨3000余具,遂复令卫生局派埋葬队前往埋葬,计作业40余日,开支909元,于灵谷寺东以青砖砌成扁圆形坟墓一座,外粉水泥,巩固而绚丽。高冠吾派员于1939年5月28日前往致祭,并亲立“无主孤魂之碑”一方,其碑铭云:
越二月(按指1938年12月),乡民来告茆山、马群、马鞍、灵谷寺诸地遗尸尤多,乞尽瘗之,乃下其事于卫生局,选夫治具悉收残骨得三千余具,葬于灵谷寺之东,深埋以远狐兔,厚封以识其处。立无主孤魂之碑,且使执事夏元芝以豚蹄只鸡酒饭奠之,俾妥幽魂。
此项3000余具尸骸搜集于中山门外灵谷寺、马群一带。查崇善堂的第三埋葬队在1938年4月9日至5月1日间,曾于这一带收埋了33828具尸身,“无主孤魂”墓中的3000余具尸身,会不会是对崇善堂埋尸的再埋葬?这是不或许的。因为崇善堂收埋时刻在1938年四五月间,而高氏派员收埋,则是同年12月今后的事,不致相混。再者,伪卫生局有关埋葬尸身的陈说中,并未提及此项遗尸从前有关慈悲集体埋葬过;而伪卫生局的同一份《陈说书》中,在提及草鞋峡之3000余具露出尸身时,就清楚阐明,此“纯系事故后由红万字会所埋葬之尸身,一年来任江水冲刷及败类刨掘,彻底露出”。(《南京特别市政府卫生局五月份作业陈说书》,1939年6月,南京市档案收藏,档案号1002—6—130)据此,对是项3000余具尸身,尚不能轻率地视作重复埋葬,而不加以核算。
近年发现的一份由日本南京间谍机关调制之埋葬队作业核算表,较为完好地提醒了,从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到伪南京特别市政府卫生安排,直接埋葬的尸身数字。(《南京市政概略》,1942年4月,孙宅巍编《南京大残杀史料集》第5册《罹难者的尸身埋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8页)在其各项核算内容中,就研讨南京大残杀尸身埋葬来说,以1938年1-12月对尸身、骸骨的埋葬为最有实践含义。即在1938年中,经由伪南京市卫生安排,共埋葬男尸8966具、女尸146具、孩尸205具、骸骨24具,算计9341具。其1939年与1940年所收埋尸身,已很难证明属日军南京大残杀所产生的尸身;其收埋之骸骨,恐亦多属对前已埋葬尸身之重复收殓。
综计伪政权埋尸一项,计有各区收尸4512具,伪南京市政公署督办高冠吾掌管收埋骸骨3000余具,伪南京市卫生安排埋葬队收尸9341具,算计16853具(内含约数相加)。
1937年攻陷南京后,日本侵略者用刺刀杀戮俘虏第四条途径:日军动用部队毁尸灭迹约数万具日本侵略军为了掩盖血腥残杀的罪证,除了支撑慈悲集体和招聘当地难民埋葬尸身外,还动用部队,专门从事焚尸灭迹的作业。他们将尸身许多地、安置缜密地抛入长江中,或运往指定地址加以焚埋。
日军战俘太田寿男的口供,揭开了日军在南京许多焚尸灭迹的内情。
太田寿男,1896年生,日本爱媛县松山市人。日军攻陷上海后,太田服务于第二碇泊场司令部,任少佐部员,驻江苏常熟,担任运送进犯南京的部队,及弹药、粮秣。南京沦亡后,第二碇泊场司令部移驻南京下关码头邻近,又称南京碇泊场司令部。该司令部隶属于华中碇泊场司令部,司令官为铃木义三郎中佐。太田于1937年12月15日由常熟邻近的浒浦镇来到南京,并奉命在16至18日间,与安达少佐各率400名运送兵,专门进行运送和处理尸身。经太田寿男直接处理的尸身有1.9万具;经安达少佐处处理的尸身有8.1万具;估量由其他部队投江的尸身有5万具。
太田寿男后来提升中佐,于1945年8月在东北被苏军拘捕,1954年受审于抚顺战犯管理所,太田的口供称:
关于焚尸灭迹的数字,12月14、15日,由安达少佐处理,“由码头及稍下贱而投入扬子江的数,约有3.5万,运搬到焚毁及沉没地址的数约有3万,计6.5万(包含内有重伤濒死者有1500名)”,“不但在白日进行,为了敏捷处理,便是在夜间也进行了。”12月15日黄昏,太田少佐抵达南京,“16日、17日、18日三天把下关区域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进行”,“安达少佐担任的区域是东部,投入扬子江数字约有1.5万名(包含重伤濒死者约250名)”;“太田少佐担任区域是西部,投入扬子江的数字,约1.9万名(包含重伤濒死者约350名)”。“以上悉数的总数(在5天期间碇泊场司令部所处理的数),往焚毁、沉没地址所运的数约3万,投入扬子江的数约7万。计约10万名(内有负重伤濒死者约2100名)。”“在南京作业所处理的尸身总数,南京碇泊场所担任的数约10万,进攻南京的部队所处理的数约5万,计15万。”
关于人员和器件。“装备小舟约30只(一只船能装尸身50具);装备陆上运送队约800名(碇泊场司令部到南京的一同,由第十一军【按:此处第11军似为第10军之误,因第11军迟至1938年7月方组成】装备的);货品轿车约10辆(间隔码头较远的尸身,运用轿车运送,每辆轿车能装约50名)。”
关于处理方法。“大部分是由下关码头及其稍下贱投入扬子江;一部分约在浦口东方烧掉与沉没(首要是用汽油烧,埋葬地址是运用凹地、土窟等)。南京市内的尸身是由占领军部队用货品轿车运搬到扬子江岸,直接由码头上流邻近向扬子江投入。”“有一部分是由船运到江里若干间隔投下去的。”(《太田寿男文字口供》,1954年,中心档案馆等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材料选编》第12辑《南京大残杀,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855—865页)
1990年日本《每日新闻》报导了太田1954年口供的内容,称“这些武士毁掉了十万具尸身,另一支部队毁掉了五万具尸身。”这家报纸还说,它得到了一部有44页的关于南京大残杀后毁掉尸身的影集。
太田寿男是履行毁尸使命的担任人,他所供给的材料,当然非常宝贵,这个材料,作为对我国方面有关记载的弥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是,考虑到太田供给这一材料是在南京大残杀产生16年之后,时刻现已较长,况其间有适当大数量尸身的处理,非其亲身所为,其数字不或许非常精确。一同,燃烧与投江,都不或许将一切尸身彻底消除,其间必有一个适当的数量残留下来,或为焦骸,或为江中浮尸,从头被各埋葬队搜集、埋葬。据核算,红卍字会有22起共15056具尸身在下关沿江边一带收埋;红十字会有16075具尸身在下关一带收埋,伪下关区有2840具尸身在下关一带收埋。这些单位在下关区域收埋的尸身数,与太田寿男所供日军焚尸灭迹数之间,免不了要有必定的重复穿插。
关于上述太田口供的内容,近年来学术界发现的一些新的材料,对此构成应战,使得对这一内容的确定,出现复杂化的趋势。
关于日军部队直接或运用我国人埋尸及毁尸灭迹的材料,多不胜数。
在某些被杀戮人数不是太多的状况下,日军有时将尸身就地草草埋葬。原日军第16师团步卒第20联队上等兵增田六助保存的一份《陈中日志》中,内载:“一、根据西作命榜首七○号,从午前10时实施扫荡区域的扫荡,枪杀并埋葬328名‘败残兵’。”([日]下里正树:《被隐秘的联队史——20联队下级兵士看到的南京作业本相》,日本青木书店1987年版,第49页,原件影印)原日军第16师团步卒第38联队上等兵炮手东口义一,曾供述了将10名我国武士杀戮并就地埋葬的状况。他写道:
按“大队日日指令”在步卒炮小队长的指令下,我——第二分队炮手上等兵指挥某一等兵,按大队本部中西军曹的指示,我以下9名在发掘深1.5米、宽1.2米、长2.0米的埋尸坑时,联队本部教育系某帮手及5名兵士将用麻绳绑着的抗日军押送到现场。我将一名抗日军的眼睛蒙起来,并使之坐在坑前。增田大尉举着自己的军刀说:“就这样砍”,在10名见习士官面前,把他斩首了。其他9名抗日军则被见习士官别离斩首。其时,我和其他9名在10米外的方位担任周围戒备,直接协助他们砍头,把尸身埋在坑中。(东口义一文字口供,1954年8月21日,中心档案馆等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材料选编》第12辑《南京大残杀》,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886—887页)
原日军第16师团步卒第33联队兵士下村宇一郎曾参与在和平门邻近埋葬大批尸身的举动。他说:
尸身最多的大约要数和平门邻近了。和平门前有敌人的壕沟,壕沟里埋了许多尸身。那时是早上,有的“尸身”还在抽动。能够幻想敌人在那里抗击日军的现象。
咱们挖了壕沟,把土盖在尸身上面埋了。咱们的车辆部队在那上面经过。只需车辆经过的当地才盖上土,其他当地仍是老样子藏着,所以能够看到尸身。在不长草的山背处,尸身就埋在那儿,还能够看到脚露在外面。尸身当然是我国人的,日自己的早已悉数挖出来,火葬后成遗骨。
壕沟大致是宽2.5—3米左右,长度就不知道了。深度大约是一个人高,2米左右吧。那样的沟挖了多少彻底不清楚。
埋的人数有多少?底子没有留意在那里埋了多少人。咱们现已很疲乏了,摇摇晃晃的。传闻那韶光6中队就杀了大批的人。([日]松冈环编著、新内如等译《南京战·寻觅被关闭的回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154页)
日军有时还在残杀时,运用被杀者先挖坑,然后把人杀死,就地埋在自己挖好的坑里。市民陈福宝在远东世界军事法庭作证时陈说了自己的亲身阅历:
当南京屠城时,我仅仅十三四岁的玩童,日本戎行满街在捉壮丁,搜到了我,便把我和其他的所谓壮丁绑在一同,成果咱们被拉到郊外的一块广场上,我和我的伙伴,一共三十九个人,日自己接连杀了卅六个人,成果留了三个没杀,却罚咱们用铁锹挖洞[坑],埋葬那死了的卅六个尸首,所以我一锹锹的挖,可是一个满脸胡子的“皇军”,嫌我力气小,挖得太慢,把我身子一抬就掼在地上,我被掼得吐了好几口鲜血,半死半活的躺在地上。日自己又把那二个挖洞的杀了,留下了我便扬长走了,我比及夜深人静才悄悄的脱离广场。(《南京市民陈福宝在远东世界军事法庭陈说日军在南京市内残杀市民现象》,中心档案馆等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材料选编》第12辑《南京大残杀》,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844页)
日本部队对被残杀者尸身的处理,许多的仍是选用毁尸灭迹的方法,或燃烧、或抛尸入江、或先燃烧再抛尸入江。
关于数量较大的集体残杀,日军为求既将接近逝世的重伤者悉数杀死,一同又将尸身处理洁净,便采取了先燃烧、继之以抛尸入江的做法。我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断定:日军在草鞋峡江边,将5.7万余军民,“用机枪悉予扫射后,复用刺刀乱戳,最终浇以火油,纵火燃烧,剩余骸骨悉投于江中”。(我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谷寿夫战犯案断定书》附件,我国第二前史档案收藏,档案号五九三—870)日本记者本多胜一采访了一名化名“田中”的原日军兵士。田中具体叙说了12月18日、19日两天残杀、燃烧和抛尸入江的血腥局面:
尸身堆积得很厚,要在黑私自扒开尸身堆,供认上万具尸身中是否还有活着的,是一项深重的作业。所以,想到的方法便是火烧。尸身都穿戴厚厚的冬棉装,因而着起火来不简单平息,而且能够照亮夜空,给作业带来了便利。衣服一着火,不论怎么装死的都会动起来。
咱们在尸身山的处点起了火。火光中细心看,能够发现,本来以为是死了的却还活着,他不能忍耐灼烤正悄悄地用手想把火弄灭。只需看到有动弹的,咱们就立即用刺刀捅他死。在烟熏火燎中,扒开堆积的尸身,没完没了地持续着用刺刀处理的最终作业,弄得鞋和绑腿上都糊满了黏糊糊的人的油脂和鲜血。
……
焚膏继晷的“作战”举动后,第二天每人已是浑身腥臊,粘满骸骨燃烧的尘埃,一个个显得狼狈不堪。当早晨回到驻地时,身心疲乏,脑筋昏眩,毫无表情。那天(18日),我睡得像死猪相同。
为整理尸身,这一天又派来其他一支山部队援助咱们。此阶段的作业,运用了汽油,以将尸身悉数燃烧。如果把带有枪伤和刀伤的尸身直接扔到江里冲走的话,会留下一些痕迹。燃烧的意图便是为了尽或许地消痕迹,然后扔进江里冲走。可是,没有满足的燃料使如此多的尸身燃烧得像火葬相同只剩下骨头。把这些尸身扔到江里的作业,也是适当深重的,18日一天不或许完结。咱们用带钩的粗柳树枝,将尸身拖拉到江里。此作业一向持续到19日正午才完毕。([日]本多胜一著,刘春明等译《南京大残杀始末采访录》,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373—374页)
美国《时代周刊》也曾披露了日军在对1万名左右我国男人进行残杀后,抛尸入江和燃烧的做法。报导说:“一名十七岁的(我国)男孩来医院,他说有一万名十五到三十岁的我国男人于(一月)十四日被押出城到轮渡旁的江岸上。在那儿,日军用野战炮、手榴弹、机关枪向他们开战。大大都尸身被推入长江,有的尸身被高高架起燃烧,只需三个人逃了出来。男孩估测,一万人中,大约有六千是武士,四千为布衣。他的胸脯中了一弹,伤势不重。”([美]《时代周刊》1938年4月18日。转引自陆束屏汇辑编译《南京大残杀——英美人士的目击报导》,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第149页)
焚尸灭迹的做法,在日军南京大残杀中,极为常见,特别是在数量较大的集体残杀中。我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断定: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午一时,在司法院难民所内,将着制服长警一百余名,改装者三百余名,还有军民一千余名,一共二千余名,排成四队,用机枪十二架,及步枪押送至汉中门外,别离捆扎,用机枪扫射,其已死及受伤者,复用木柴、汽油燃烧。(我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谷寿夫战犯案断定书》附件,我国第二前史档案收藏,档案号五九三—870)
南京守军营长郭歧,从前亲身访问过这次汉中门集体残杀中的幸存者伍长德,过后在《陷都血泪录》中写道:“有个差人,他是被捉到水[汉]西门行将惨杀而幸免于难的。大约这一次共有三千余人,一字儿站在空地上,后边用机关枪扫射,他未等子弹到来,即先趴倒装死,兽兵惨杀之后,为消除痕迹起见,用汽油焚尸,分红几十堆,他被压在一个堆的下面,比及火着之后兽兵脱离,他乃由火烧尸堆中爬出来,这是我亲身问过他的。”(郭歧:《陷都血泪录》,“南京大残杀”史料修改委员会等编《侵华日军南京大残杀史料》,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原日军第16师团第20联队第3机枪中队伍长牧原在《阵中日记》中,也记载了在汉中门外大批尸身被燃烧的情形。他在1937年12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午前8时出发去‘征发’蔬菜,经过汉中门,向长江边行进。在汉中门外的一个当地,五六百我国武士的尸身,被烧得焦黑,重重叠叠堆积着。”(《南京大残杀图证》编纂委员会编《东史郎诉讼案与南京大残杀本相》,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2—153页)
市民王恒山则在救助了一位从焚尸现场逃出的我国兵士后,了解到日军在汉中门外二道埂子殷德标宅中,将100余名被残杀者予以燃烧的暴行。他说:“(12月)十五日晚九时,敌人口令一下,一群鬼子以刺刀乱戳,刺杀后再用火油浇在尸身上发火燃烧。”成果有96人被杀死,并被焚尸,仅有7人受伤逃出未死。(《南京暂时参议会致内政部函》1946年11月2日,中心档案馆等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材料选编》第12辑《南京大残杀》,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84页)
安全区世界委员会秘书斯迈思在一封致家人的信函中,叙说了日军将140名难民残杀后加以燃烧的恐惧做法。他写道:“今日还有一人跑回来,他的脸悉数烧坏了,很或许眼睛被烧瞎了。他陈说说他们140个人被绑在一同,浇上汽油、燃烧燃烧!太恐惧了!他和前面那个人是否同一组,咱们不得而知。被枪决的那组据说是先浇上汽油再点着尸身。九死一生的那个人被压在下面,最终得以跑走……”(章开沅编译《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残杀(1937-1938)》,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0页)
还有许多日本方面的材料,都形象地记载了日军焚尸灭迹的现场景况。原日军兵士井家又一在日记中,记叙了1937年12月22日,在古林寺邻近将161名我国人残杀后加以燃烧的情形。他写道:“黑私自鼓着劲刺杀,刺逃跑的家伙,啪啪地用枪打,一时谬误成了阴间。完毕后,在倒着的尸身上浇上汽油,点上火,仍活着的家伙在火中动了再杀。后来燃起了熊熊大火,屋顶上一切的瓦片都落了下来,火星四溅。回来的路上回头看,火仍烧得通红。”([日]《井家又一日记》,孙宅巍编《南京大残杀史料集》第5册《罹难者的尸身埋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96页)原日军兵士冈本健三曾介绍在南京机场邻近,将四五百具被残杀的尸身进行燃烧的状况。他写道:
射击开端,有人抢先夺路而逃。即便逃跑,但因为处处都架有机枪,成果也必定被枪杀。其时估量被杀戮的有四五百人。作业完毕后,日本军把路轨堆起来,上面放着尸身,下面塞进木柴,浇上汽油后通通焚毁。虽说是烧起来了,但内脏之类的东西很不简单燃烧,总是干冒烟。日本军用棒拨动一下,这些尸身就落到下面的洞里。后来,日本军将路轨挪开,把骨灰等埋葬得干洁净净。如果有谁知道是用机枪扫射的,那就状况不妙了,或许便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在焚毁尸身后再加以埋葬。残杀大体上是夜间进行的。有时咱们的部队也被拉出来,我也干过燃烧尸身的作业,一向要干到第二天,干到很晚。([日]冈本健三:《参与杭州湾敌前登陆》,孙宅巍编《南京大残杀史料集》第5册《罹难者的尸身埋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8—409页)
原日军第16师团步卒第33联队兵士上西义雄曾参与过燃烧我国死难者的尸身,也见到过屡次其他部队燃烧尸身的举动。他具体叙说了燃烧尸身的做法和“理由”。他说:
咱们也的确把尸身浇上汽油了。那是在南京郊外的小河里浇的,用了我国老大众来干。往躺在那儿的尸身上浇上油就直接烧了。烧尸身的事咱们干了许多回,数都数不清了。
12月20日左右,就在咱们扫荡的时分,我也每天都能看到其他部队烧尸身,把尸身运到江上的船有30艘左右,大约两个星期里我每天都能看见。咱们是在陆地处理的,动用船舶的是工兵队。他们动用铁船拖尸身,也用木船。我看见过许多用绳子扎住了拖走的尸身。
咱们烧尸身理由是,尸身大致一个星期就开端腐朽,肚子会胀大开来,到时分会发臭。咱们也没戴面罩,就那样烧了。尸身自身有油,火烧得很旺。咱们是以分队为单位干的。烧掉的数目适当大。
咱们首要进行的是扫荡,搜出人来进行处置,最终处理尸身。运用我国人把尸身扔进江里,或许浇上油烧了。那是中队长直接下的“处理尸身”的指令。各小队悉数出动。([日]松冈环编著、新内如等译《南京战·寻觅被关闭的回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4—246页)
抛尸入江,是日军处理尸身、消除罪证最常用的手法。日军攻陷南京后的数日内,曾在下关煤炭港和中山码头别离残杀布衣数千人,其间一名挂彩逃回的青年证明:“敌所以日(按指12月16日)晚,将彼等押至下关煤炭港当地,用绳绑赴,即以机枪惨杀后,抛入扬子江中,彼其时应声而倒,故仅足下挂彩。”另据从中山码头屠场逃回之市民张有仁称:被从安全区大方巷搜去之200余名难民,“次日用轿车装至下关中山码头,其时就拣下十余人,余者彻底用机枪扫射后将尸身推入江中,所拣下之人用原车装回中岛部队,留作役使,自己逞[趁]夜间跳墙逃回。”市民孙君亦向远东世界军事法庭陈说日军残杀及抛尸入江的暴行。他说:“日军曾绑缚我国布衣一万人,使摆放长江岸旁,然后用机关枪实施扫射,一小时内此一万人悉皆毙命。日军于杀死其间四百人后,行将彼等尸身一一抛诸江内,计费时三非常钟,一部分尸身在江岸曝露达数日之久。”市民史荣禄见证了日军在长江边大窝子残杀2万名军民,并让一部分被残杀者先行抛尸入江的暴行。他说:
十二月的一天,我亲眼看到日本兵把许多“中心军”平和民大众从下流笆斗山赶到山君山下的大窝子会集起来。那里的两百亩江滩,都站满了解除武装的“中心军”和无辜的大众。这时日本兵把外围的“中心军”的绑腿带解下来,把绑腿带连结起来,避免跑掉。然后,他们以升日本旗为号,三挺机枪,穿插进行扫射,把手无寸铁的“中心军”和无辜者悉数射死。有没死的,日本兵就用刺刀捅。第二天日本兵又持续赶,把我国人赶到大窝子后,叫他们把头一天杀死的尸身抬去丢在大江里,然后又把这些我国人扫射死。这样接连残杀了三天,被枪杀的“中心军”和无辜者约二万余人。
原日军第16师团步卒第33联队兵士山冈敏一曾亲历这种残杀、抛尸入江重复替换进行的行为。他说:“有的被枪当场打死,也有的仅仅被打倒。兵士们就把这些人通通扔到江里去。我就从前拖着活人的四肢把他们扔进了江里头。然后又是将我国人排成排给咱们枪决。然后又是咚咚咚往长江里扔。”([日]松冈环编著、新内如等译《南京战·寻觅被关闭的回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4页)原日军军官黑濑市夫于1954年作证:“在南京下关扬子江岸有500具弃尸(我国人),由日本军汽艇将其拖入江心。”(《日本军官黑濑市夫关于南京大残杀的证言》,1954年4月4日,中心档案馆等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材料选编》第12辑《南京大残杀》,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891页)也有些时分,日军部队专门进行残杀,另逼迫一部分大众,跟着按其指令,将尸身抛入江中。原日军第16师团步卒第33联队兵士上西义雄曾见到这种处理尸身的场景。他说:
我看见过处置尸身的场景。扫荡完了用机枪扫射,大约花了一个星期到10天的时刻。咱们每天都出动。关于那些尸身的处理,便是咱们中队先把人处置了,再让我国人拾掇洁净,第二天再打死一批,然后再拾掇,天天这样。
处置尸身的当地在郊外,扬子江沿岸的码头一带。说处处理,便是把尸身扔到江里。担任扔的是我国人自己。他们的衣服上有蓝色和黄色的圆形符号,形状像是菊纹(日本皇室的徽章——译者注)上的花瓣。这标志就别在胸前。别了这标志的我国人就只担任处理尸身。咱们一般用普通老大众来干这活。
他们用手把尸身拖起来扔到江里去,人数大约有一个分队,12个到13个。这些人都是遵从日本兵的指示来拾掇尸身的。([日]松冈环编著、新内如等译《南京战·寻觅被关闭的回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4页)
日本随军记者今井正刚,目击了我国苦力将被残杀者的尸身抛入江中后,又遭日军残杀的局面。他写道:
咱们走到江岸边,混浊的扬子江水犹如一条黑色的带子,仍在筋疲力竭地流着。乳白色的晨雾,就像爬在水面上相同,笼罩着大江。拂晓就要来了。
整个码头,是一座黑黝黝的尸山。有五十个或许到一百个人影在其间来回走动,他们在往江里拖尸身。苦楚的嗟叹,流动的鲜血,痉挛的肢体,再加上哑剧般的幽静。
彼岸隐约可见。就像月光下的泥泞相同,整个码头在轻轻亮光,那是血。
不久,完毕了作业的“苦力”们被逼朝着江岸站成一行。“哒哒哒……”机枪的声响,仰身,倒下,就像跳舞似的,这一伙人落入江中。
完毕了!([日]本多胜一著,刘春明等译《南京大残杀始末采访录》,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87页)
原日军第16师团步卒第20联队兵士东史郎,曾目击江水中被抛入尸身堆满的现象。他在1938年1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
天一亮,展现在咱们面前的是一幅令人目不忍睹的情形——沿江岩壁,牛猪般惨遭残杀的敌军尸身——习以为常的黑尸身,好像被充了气,胀大得简直快要决裂的尸身犹如一堆大肥猪在水边堆积如山。混浊的黄水无情地冲刷到龌龊的黑尸身上。有的尸身像圆木在水面上晃动,有的尸身被压在渡轮下面。兵士们穿戴掌铁钉的军靴,踏着腐朽得发臭的内脏都要涌出来的浮肿的尸身,俨如踏过垫脚石一般,咚咚咚地登上了渡轮。
蒋介石的忠勇兵士,抗日的英豪,枪口面对着咱们的勇敢抗战的兵士们,成果都成了粪土。水上工兵过来费劲地在小舟上用长杆铁钩像钩腐臭的萝卜相同地把这些尸身钩到船上再放到江水里冲走。工兵们把钩子扎进现已浮肿的尸身,每个兵士拉一个,一条船一次能够拉五个。([日]东史郎著,《东史郎日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18—219页)
如上所述,日军各支部队用燃烧、投江等方法来毁尸灭迹的现象,许多存在,亦为许多日军所目击或记载。这是前史的实在,任何人也无法否定。可是,因为这种现象涣散地产生在日军各支部队中,现在没有发现有此类的专门核算。因而要得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或用以证明前述太田寿男所称,“估量由其他部队投江的尸身有5万具”,是难以做到的。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和发现新的、更有力、更完好的材料。
1937年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大残杀关于南京大残杀尸身处理的研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作业,有必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要素。如上所述,关于南京大残杀罹难同胞尸身的处理,其有据可查者计有:各慈悲集体收尸19.8万具,私家收尸4.2万具,伪政权收尸1.6万具,扣除显着重复穿插的1万具,总计已达24.6万具。
关于被毁弃的尸身,考虑到有关毁尸记载相互之间重复的或许,以及毁尸与部分埋尸数字之间穿插的或许,确定有若干万具尸身被日军抛入长江或焚尸灭迹,这应当是没有疑问的。
此外,还应充沛估量到,有适当数量的尸身,没有被核算到任何一种处理尸身的数字之中。例如:已被死者亲朋单个、零星收埋者;已被日军单个焚毁,而为档案材料所不记者;已被有安排地收埋,但因为档案材料的流失,现已无从覆按者;少量因方位荒僻、荫蔽,一向未被收埋者;等等。这类数字,面广量大,不行忽视。
当然,在被收埋的数字中,也包含了数千名在南京保卫战中阵亡的将士。纵然各支埋葬队的核算数字中,包含了部分在战役中献身的武士,也不妨其收埋尸身的数字,成为证明大残杀规划的有力根据。
归纳以上各点,在南京大残杀作业中,共有24.6万余尸身别离为慈悲集体、私家和伪政权收埋;有数万具尸身被日军焚尸灭迹;还有适当数量的尸身,因为种种原因,未被列入核算;还应在已核算的尸身数字中,斟酌扣除数千具在战役中阵亡的我国武士数字。据此,应当说,1947年我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谷寿夫战犯案子断定书中,确定南京同胞“被害总数达三十万人以上”是有充沛根据的。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